
- 孩子們心中的一份承諾(02月24日)
- 北京匯文中學“賀龍班”成立 全國招生貫通化、一體化培養田徑人(02月23日)
- 懷念一位百歲晉綏老前輩(01月27日)
- 家中吊唁蹇阿姨……(01月03日)
- 他是最后一位親歷者(11月28日)
- 永遠和老區人民在一起(09月09日)
- 基金會七年資助2918名寒門學子圓夢大學(09月07日)
- 岢嵐縣舉行“2022晉綏情·陽光助學公益活動”捐助儀式(09月02日)
- 臨縣“2022晉綏情·陽光助學公益活動”捐助儀式舉行(08月29日)
- 保德縣“2022晉綏情·陽光助學公益活動”捐助儀式舉行(08月26日)
一場別開生面的視頻簽約
發布日期:2022-04-30 02:00 來源: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作者:基金會

中國農科院國家作物種質庫
4月29日下午,一場遠距離的視頻簽約儀式在呂梁賓館和北京中國農科院國家作物種質庫同步舉行。這是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興縣雜糧產業的一次戰略合作,其意義重大!

興縣人民政府與中國農科院作科所雜糧產業戰略合作線上視頻簽約儀式會場

呂梁市政協副主席、興縣縣委書記喬云致辭。
呂梁市政協副主席、興縣縣委書記喬云向所有關心支持興縣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他說山西是全國知名的雜糧王國,興縣又是雜糧王國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興縣地理環境優越,使得雜糧種類全、品種優、品質好。經過多年發展,雜糧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已成為全省雜糧種植面積第一大縣。作為紅色革命老區,我們要在興縣建設全國現代雜糧種質種業聚集地,打造國內雜糧種業示范科技創新先行區,建成全國雜糧生產、供應、培訓實訓和種子基地,使興縣成為中國雜糧之鄉。同時與農科院共同在興縣規劃建設雜糧研究院、雜糧博物館、雜糧文旅小鎮、院士專家工作站、晉西北雜糧交易市場等,真正把小雜糧培育成老區人民共同富裕的大產業。

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段曉飛致辭
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段曉飛受興縣委托參加簽約儀式,并代表林書記、賀大姐和基金會表示祝賀!他深情說到,呂梁是晉綏兒女的第二故鄉,當年老百姓的小米、黑豆撫育了這一代人。銘記老一輩的囑托,永遠不忘老區人民的養育之恩!我們都是公益志愿者,心中最牽掛的就是這片土地和這里的鄉親們。我們會一如既往的支持興縣雜糧產業發展,多宣傳、多幫助、獻計獻策,為老區農業發展增磚添瓦,用晉綏情懷來報答這片土地。

呂梁市委書記孫大軍發表講話

北京會場
呂梁市委書記孫大軍的講話情真意切!他說與中國農科院專家初次相聚就在線上,雖遠隔千里又近在遲尺,很是親切!感謝農科院作科所在全國將近300個地級市1300多個縣中,選中呂梁興縣作為種質試驗基地,這是對革命老區的深情厚義,對老區人民的格外關愛。衷心希望農科院作科所能夠把科學技術的種子盡情播撒在呂梁這片紅色土地上。他非常感謝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多年幫助支持呂梁老區,關心這片紅色土地,始終對老區人民一往情深!

農科院作科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講話

呂梁會場
中國農科院作科所所長錢前院士說到,習總書記高度重視種業。雜糧不雜,歷史上的雜糧曾經是主要農作物,是老百姓的主食,也是中華民族繁衍的基本食物。農科院在興縣發展種質基地,也是在傳承紅色血脈,在延安大生產時期就有了農學會,即今天的農科院。所以,我們傾全力選派精英團隊進駐興縣搞好種質科研,做實雙方戰略合作,助力興縣的鄉村振興,與革命老區人民共同書寫新時代的《呂梁英雄傳》。

作科所副所長劉錄祥致辭,介紹了農科院作科所以及與興縣雜糧產業戰略合作的意義。

農科院作科所副所長王文生主持儀式
最后,興縣縣長梁文壯與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副所長王文生代表雙方在合作融洽的氣氛中進行了線上視頻簽約。
作科所成果轉化與基地處、作物種質資源中心部門的專家,呂梁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張欣寧,呂梁市副市長油曉峰、原呂梁市農委主任高堂及市、縣相關領導,新聞媒體和企業代表參加了視頻簽約儀式。段曉飛代表基金會向中國農科院作科所贈送了《紅色晉綏》簡報。

王文生代表農科院作科所在簽約席與興縣人民政府簽約,后排左起:楊濤、肖永貴、楊建倉、高堂、刁現民、段曉飛、錢前、劉錄祥、邢麗麗、頓寶慶、王麗俠、周美亮。

線上簽約成功,儀式圓滿完成。
主辦: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晉ICP備15001143號-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辦公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廣安路9號院國投財富廣場4號樓313/314 郵編:100073 電話:010-63395639/63395661 郵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