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遠的思念(10月24日)
- 留住那段歷史(10月09日)
- 他說 — 為老區再拼搏一把(09月26日)
- 黑茶山下那片烈士家園……(09月25日)
- 永遠懷念晉綏老前輩莊靜阿姨(09月23日)
- 做好紅色基因的傳承和傳播(09月18日)
- 今日捐贈為傳承(09月05日)
- 銘記紅色歷史 傳承英烈精神——興縣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08月22日)
- 有一種愛心叫情懷(08月10日)
- 收到一份回報家鄉的愛(08月09日)
《戰地紅花七月開》——興盛篇(一 --3)
發布日期:2019-09-09 15:24 來源:《戰地紅花七月開》 作者:編委會
為提高文化素質引出政治誤會
在練藝術基本功上的同時,劇社也重視對社員文化素質的提高,對年紀小和文化水平較低的同志組織安排了語文、數學、地理、歷史,包括黨史等課程的學習,由劇社年齡較大和文化程度較高的裴世昌、趙士洲、馮松、萬一等同志負責講課?紤]到要研究編演傳統歷史劇,沒有較深的古代文學知識素養及歷史知識是不能勝任的,因此又專門設置了包括中文、唐宋詩詞等古文課程。由裴世昌、馮松等同志專門選編了《古文選》一書,委托《抗戰日報》社印刷廠印成小冊,供社員全體學習;由社員中對古文有一定修養的同志負責講授,大家學習熱情很高,組成讀書小組,開討論會,辦墻報,展開競賽,取長補短,互教互學。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得益不少,首先表現在演員不僅能理解傳統劇目中古文詞句的含義和歷史背景;同時也為每個人進一步深入研究古文和歷史,提出更正的意見。同時也為每個人進一步深入研究古文和歷史,奠定了必要的基礎,也為歷史傳統劇的“推陳出新”工作,穿早了必要的條件。
然而沒有想到這件事還引發了一件政治風波來,不知什么原因,劇社編印的《古文選》一書,由新華書店發售到邊區各地去了。一年之后,中共二地委發現了《古文選》中選有白居易的《新豐折臂翁》和金昌緒的《春怨》二首詩,詩中的含義是反映古代人厭戰情緒的。因此,二地委非常重視此情況,認為編者有不良意圖,在抗日戰爭中散布厭戰情緒,自然這是宣傳工作中的一項政治事件。二地委書記王德同志寫報告并附《古文選》原書一本,上報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宣傳部請求查處。當時張稼夫部長指示《抗戰日報》社社長廖井丹調查處理上報分局。在高家村東頭報社辦公室里,廖社長找來了劇社的編者之一馮松查問。馮松說:“這是我們劇社內部編選來學習文化用的教材,選的都是歷史上名家作品,誰讓書店他們賣的?!”廖社長如實上報了分局宣傳部,張稼夫一聽,不由得哈哈大笑,他說:“請放心,劇社不會出漢奸!”一場誤會才云消雨散。
資料來源:《戰地紅花七月開》
本站編輯:杜 瑞
主辦: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晉ICP備15001143號-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辦公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廣安路9號院國投財富廣場4號樓313/314 郵編:100073 電話:010-63395639/63395661 郵箱:sxjs9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