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留得清香滿乾坤——康彥紅詩《等你》賞讀(09月18日)
- 墓前 --- 心中的話(09月13日)
- 全國各地的校友后人不遠千里而來!只為.......(09月12日)
- 給榮獲第二十三屆“晉綏兒女支持老區教育獎” 優秀教師的慰問信(09月10日)
- 毛主席親屬緬懷毛主席逝世42周年(09月10日)
- 八路軍120師抗日誓師紀念碑落成儀式在渭南舉行(09月03日)
- 祭伯父朱德美(09月03日)
- 晉綏后代連續三年為貧困大學生籌措學費:傳遞晉綏情(08月29日)
- 受助學生“出征”前的一堂課(08月24日)
- “2018晉綏情·陽光助學公益活動”第四站--代縣(08月24日)
我的父親楊靖宇(下 )
發布日期:2018-08-15 17:15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馬從云
缺衣少食 草根棉絮也當飯
1939年是抗聯一路軍最為艱苦的時期之一,部隊傷亡很重。當過父親身邊警衛戰士的黃生發老人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景:“天氣嘎嘎冷,我們的棉衣又不齊,有的同志手腳凍傷了?墒菙橙说牟筷犜郊矫,‘討伐’越來越頻繁。就在楊司令他們為解決棉衣問題召集各方面軍負責人開會研究時,因叛徒出賣,在那爾轟的東北岔一帶被岸谷隆一郎帶領的日偽軍層層包圍,敵兵力達4萬多人。天上有飛機,地上有機槍大炮,汽車來回運送糧食、彈藥。在我們的正面,敵人滿山滿谷。為了掩護各部隊分頭轉移,楊司令帶領我們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敵人,由機槍連開路,生生撕開一條口子。”

抗聯密營 百度照片
當部隊經南泊子突圍到五金頂子時,敵人糾集了更多的兵力,我們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難有機會休整。在雪地行軍,戰士們的褲子總是濕的,讓寒風一吹,凍成冰甲,腿很難打彎,連邁步都吃力。大伙的鞋子都跑爛了,只好割幾根柔軟的榆樹條子,擰成繩子把鞋綁在腳上。衣服全叫樹枝扯爛了,白天黑夜都掛著厚厚的霜,渾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涼的。到了夜里,氣溫降到零下40多攝氏度,凍得粗大的樹干都裂了縫?墒羌偃缫簧,就會暴露自己?孤搼鹗總冎坏貌煌5卦谘┑厣媳,生怕坐下就再也起不來。

圖為東北抗日聯軍戰士在伏擊敵人 網絡照片
最難的是沒有吃的,不要說糧食,連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積雪里,沒法找,沒法挖。大家只好把老樹皮刮掉,把里面泛綠的嫩皮一片片削下來,放在嘴里嚼啊嚼,就是咽不下去。勉強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每當這時,父親總會鼓勵大家:“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來很小,可燃燒起來能燒紅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到多大困難總會勝利的!”
1940年2月,父親犧牲前夕,他和戰士們同吃一碗用雪水熬煮的糊糊,十分沉靜地對警衛員說:“就是我們這些人都犧牲了,還會有人繼承我們的事業,革命總是會成功的。”此后幾天,他餓了就以草根、棉絮充饑,戰斗到最后一刻。就在父親為國捐軀后,日本侵略者剖開了他的遺體,赫然發現他的胃餓得變了形,里面竟然連一粒糧食都沒有!

楊靖宇將軍用過的馬鞍 百度照片
至死不屈 敵人暗嘆“了不起”
多年以后,我從史料中了解到父親英勇就義時的情景。那是一個極為悲壯的過程。
日寇的誘降碰壁后,于1939年冬大雪封山時又展開封鎖和“討伐”。因敵追蹤雪地腳印和炊煙,部隊又衣食無著,父親決定分散突圍。最后,他帶60余人東進,因有一個參謀叛變使他行蹤暴露,激戰后他身邊只剩2個人。1940年2月23日下午,敵人在濛江縣保安村三道崴子包圍了他們。

河南省舉行楊靖宇將軍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圖為河南省領導參觀楊靖宇將軍紀念館。右起:省委書記徐春光,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林炎志。 百度照片
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戰場實錄對我父親有這樣的記載:“討伐隊已經向他逼近到100米、50米,完全包圍了他。討伐隊勸他投降?墒,他連答應的神色都沒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槍向討伐隊射擊。交戰20分鐘,有一彈命中其左腕,啪嗒一聲,他的手槍落在地上。但是,他繼續用右手的手槍應戰。因此,討伐隊認為生擒困難,遂猛烈向他開火。”父親勇猛的樣子令敵人都深感敬佩,在日軍史料中曾有記載,當年參與“圍剿”的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不得不承認:“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中國人真了不起,楊靖宇這樣的人要有十個,我們日本就完蛋了。”甚至還為他舉行了“慰靈祭”。
在600多名敵人的圍攻之下,父親終于寡不敵眾,英勇犧牲。敵人殘忍地將他的頭顱割下,裝在一個木箱里,運到當時的通化省城和所屬各縣示眾“慶賀”,而遺體就被拋棄在濛江縣(今靖宇縣)城郊外。

楊靖宇將軍紀念館 百度照片
1953年,我到哈爾濱參加東北烈士紀念館開館儀式,終于見到了我的父親。那是一只被保存在玻璃瓶中的頭顱標本,從眉目上依然能辨認出我們父子倆是非常像的。當時,我跪倒在父親的遺骸前失聲痛哭!
父親犧牲的壯舉在人民心中樹起了不朽的精神豐碑,留給世人的是光照千秋的浩然正氣。身為烈士的后代是我們的驕傲,卻不會成為我們的資本。在我的肩頭,是為人民服務的重任。這么多年來,東北人民沒有忘記楊靖宇將軍,沒有忘記東北抗聯,一直在積極傳承抗聯精神。作為烈士后人,我非常感動。(作者:馬從云 整理:厲苒苒)
楊靖宇生平簡介:

本站編輯 林子
主辦: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 晉ICP備15001143號-1
Copyright Shanxi Jinsui Culture Education &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辦公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廣安路9號院國投財富廣場4號樓313/314 郵編:100073 電話:010-63395639/63395661 郵箱:sxjs93@163.com